联华证券配资_真实配资股票平台_线上配资股票开户

发布日期:2025-08-24 21:52    点击次数:178

可靠的网络配资 中国第一辆水陆坦克诞生记丨纪念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_试验_人员_的设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1931年10月,中革军委在江西兴国创建了我军第一个综合性兵工厂——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可靠的网络配资,成为党领导军事工业的开端,由此掀开了兵器工业的历史篇章、造就了人民兵工的红色队伍。

90年来,人民兵工跨过万水千山、历尽艰难险阻,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兵器篇章;90年来,一代代兵工人坚守传承人民兵工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为缔造和捍卫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之际,我们将陆续刊载人民兵工奋斗历程中一段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的“兵工往事”,回顾人民兵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留下的红色印记。

中国第一辆水陆坦克诞生记

1963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辆水陆坦克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动力院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诞生,这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种自行设计、独立研制的两栖战斗车辆。

展开剩余95%

试制成功的水陆坦克

初心为向 创新驱动

1958年8月,上级部门下达了水陆坦克的设计任务书,11月,召开了水陆坦克的方案评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设计组,初步确定方案,并开展进一步的设计工作,确定由北动公司负责样车试制。

北动公司接到研制水陆坦克的任务后,全体职工非常激动,但大家也明白这是一场硬仗,时间紧、任务重。工厂实行全厂总动员,力争早日完成任务。

坦克装配小组人员

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北动公司通过探索管理创新,采取超常规图纸审批法和边设计边试制的平行交叉作业法,对复杂生产周期长的重点零件,在出图前提前投入毛坯准备,为项目赢得时间;推进工艺创新,采取了多浇口铸造,泥芯出气、增大冒气等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一模多铸,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强技术攻关,解决了发动机水上过热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人员和工人没日没夜调试装置,经过不懈努力,1959年2月底,全部设计按要求完成,3月底,第一台样机按计划下线,6月,改进后的第二台样机下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60年至1961年,试验车辆前往山地、水库、海边滩头分别开展坡度、倾斜度试验以及涉水试验。当时,测试人员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天气冷,晚上睡觉大家就裹着被子抱团取暖,大家苦中作乐说“白天作测试,晚上当团长”。为了保障测试顺利进行,测试人员每次测试前,都要跑步热身,斜坡测试时,他们将自己“五花大绑”固定在坦克驾驶室座椅上,以防被撞在车体上,一场测试下来,常常全身发紫、四肢动弹不得。正是有了这股“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精神,测试得以顺利推进。

坦克设计、试车组人员合影

1962年7月,产品样车完成了水上基本参数、性能试验和陆上连续行驶100公里通行性能测定及起伏行车等项目试验;1963年9月,水陆坦克通过了设计定型,正式定名为“63式水陆坦克”;1964年6月,五机部给工厂发来授奖通知书和贺信,“63式水陆坦克”在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被国家计委、经贸委和科委评为“国家二等奖”;1978年8月全国科学大会对北动公司在水陆坦克研制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果颁发了奖状。

第一辆水陆坦克的诞生,既是一部北动人自力更生、拼搏进取,发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北动人的奋斗史,其背后所昭示的伟大精神,铭刻历史、穿越时空,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动人履行强军报国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来源/动力院北动公司

其他相关:

水陆坦克和中国海军的72 年

1949年4月23日上午,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1200余名官兵,25艘海军舰艇,在南京篱斗山江面起义。

与此同时,国民党海军第三机动艇队的24艘炮艇,300余名官兵,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策动之下,在江苏镇江光荣起义。这一天,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也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宣告了人民海军从此诞生。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当天稍早的时候,就有一支日后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组成力量的“海军”部队,活跃在渡江作战的战场上。

图:林遵起义对解放军海军来说。各型号舰艇解决的更多的是一种有无的问题,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海军来说,败退台湾的国民党空军的威胁不比时刻袭扰沿海地区的国民党海军差到哪里。因此这些舰艇尽管舰况较差和舰龄较高,但是在中国海军国产战舰入役之前,依旧是解放军海军的中流砥柱。

早在1948年的淮海战场上,华东野战军就曾经在缴获的战场上发现过一种大量被蒋军遗弃的装甲车,该车车体酷似一条小船,但在底部的两侧共有6个轮子使得它能够在陆地上行驶。

后经考证,这种车为美军在二战结束后对蒋介石提供大量军事援助的美国 GMC DUKW353型两栖运输车。华东军区装甲兵教导团接收了这种两栖人员输送车,此后,高达300余量的DUKW353两栖人员输送车参加了4月23日开始的渡江战役,它提供的庞大的运载能力和高机动能力使得解放军的投送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种两栖装甲车辆日后的命运,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命运息息相关。

图:DUKW353型两栖运输车是解放军在渡江战役阶段少有的机械化作战力量,每辆车可以运送18人,300多辆车经过一个凌晨的往返就往长江南岸投送了接近1万人的部队。这种投送能力的提升,对于解放军来说是空前的飞跃。

01

白手起家,默默无闻的“老水牛”

早期的人民海军以大量国民党海军的起义舰艇为主,这些起义舰艇大多数以英美国家的老型号舰船为主,舰艇年龄较长。

且由于大量的舰艇属于小型内河舰艇,并不适合远洋作战。所以人民海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必须依赖“空,潜,快”即航空兵,潜艇,鱼雷快艇,在雷达的引导下保证对近海制海权的控制。

1949年5月,我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国民党守军大部分被歼灭,一部分乘船逃向舟山群岛和台湾。

上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团进驻了上海市原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营房,并在码头上开始收集大量国民党遗弃的装甲车辆残骸。

图:实际上,LVT系列轻型坦克在一江山岛作战之前一直是解放军最重要的两栖投送力量。尽管后期解放军陆续接受了一部分苏联PT-76水陆两栖坦克,但是很明显,海军官兵对于老水牛的情感明显更高。而LVT系列也成为了人民海军战斗序列里少有的服役时间较长的美制装备。

此时,淮海战场上缴获的大量美军DUKE353水陆两栖装甲车经过高强度的使用,堪用的仅剩30余辆。

但是经过解放军和当地军民的努力,截止到1950年5月,共修复完成了242辆“老水牛”(包括LVT3/4型装甲输送车,LVT(A)-4火力支援车),10辆M29C水陆指挥车,66辆“灰狗”装甲车,150台备用发动机。

这些具有欧美风格的装甲车辆和早期人民海军的海军舰艇一起,组成了人民海军早期两栖打击力量的先锋,在解放舟山群岛和沿海大小岛屿的战斗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图:人民军队对于这类轻型两栖作战车辆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南方的部队需要跨越数不尽的河流需要它,海军陆战队由海向陆需要它。但是它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不得不长期优先供给给最需要它的海军水里坦克团。这种情况只有当国产的63式水陆坦克服役和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服役,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于江南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大量的河流和水田,部分地区还有沼泽,更重要的是,由于解放军长期以来都拥有两栖作战的需求。

因此,人民海军对于两栖作战舰艇格外的重视,无论是一江山群岛的诸兵种联合两栖登陆作战还是后期解放东门诸岛屿的两栖登陆作战中,都可以看到这些老水牛活跃的身影。

图:一江山岛作战中出现的问题很突出:即这些老水牛的火力实在是太弱了,75毫米榴弹炮射程太近,37毫米火炮威力太小,需要有一款能够远距离发射并有良好命中率和攻坚效果的火炮来替代它们,于是人民海军就创造性的提出了将苏联ZIS-3反坦克炮和LVT相结合的方式。这便是LVT车族中武器最强大的LVT(A)-4/ZIS-3火力支援车的由来。

1955年,随着人民军队国防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苏系装备被引入了解放军的装备系列,相对于二战时期的欧美国家的装备,苏联装备的后勤维护更加简单可靠,数量也更多,因此这些白手起家的水陆坦克便逐步退居二线,并在1958年左右全部退役。

对于人民海军来说,这些默默无闻的老水牛们在海军白手起家的阶段,为人民海军提供了宝贵的两栖作战经验,可以说,今天的人民海军两栖打击能力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这些老水牛们功不可没。

02

独立自主,朴实能干的ZTS63

江山岛的两栖登陆作战表明,海军急需一款能够在抢滩登陆时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的车辆。

尽管以往的老水牛们有些配备了37毫米火炮或75毫米榴弹炮,但是由于简陋的火控系统和较近的射程使得海军陆战师的火力压制能力依旧有所不足。

因此人民海军一边紧急改装老水牛,将苏制57毫米反坦克炮搬上了LVT水陆两栖装甲车。另一边,开始向苏联老大哥求援,准备引进当时相对比较先进的PT76水陆两栖坦克。

图:将ZIS-3搬上LVT实际上只是权宜之计,由于没有火控系统,ZIS-3的精度的确要低了不少。而PT-76的76毫米火炮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更何况引进的PT-76连破甲弹都没有,面对对岸的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完全没有任何优势。而放眼世界,只有人民军队对于这型装甲车辆的需求最为迫切!

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具备工业能力的解放军根据解放东南岛屿的战斗经验认为,引进的PT76无论是火炮还是动力系统上,都无法满足解放军的作战需求。

因此在59式中型坦克开始仿制后的1958年,根据人民军队的需求,军工单位就开始了新型水陆两栖坦克的研究,代号WZ211,即63式水陆两栖坦克。

图:千军万马渡海峡,万里惊涛把路开。63式的机动性,防护性和火力全部优于它的前辈PT-76,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轻型坦克,它的研发,为早期解放军装甲车辆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部队积累了宝贵的水陆坦克的使用经验。63是先后出口到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地,以灵活的机动性广受好评。

63式水陆坦克的研制,使得人民海军所属的海军陆战团和三大舰队所配属作战的海军陆战师具备了较强的两栖攻坚能力。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解放军开始用大量自主研发的坦克登陆舰,驱护舰和小型舰艇替代过去由欧美国家制造的海军舰艇所承担的近海防御任务,而自主研发生产的62式护卫艇,051驱逐舰等海军舰艇也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

自此,中国海军的触角开始伸向远洋。恰如海军部队在实战中不断成长,63式通过参加南疆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作战等一系列作战中证明了中国自主研发生产装备的可靠性。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63式两栖坦克可以使得解放军的侦察兵轻松的在越南水田和沼泽地中穿梭自如。

而在几百公里外的北部湾,人民海军虎视眈眈的驱护舰编队使得羸弱的越南海空军部队不敢轻举妄动。人民海军的两类装备,以一种神奇的默契,帮助祖国赢得南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03

攻防兼备,志在千里的63A

1991年的海湾战争使得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与世界先进军队之间的差距。在还没回过神的时候,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又迅速使得人民解放军意识到一支能够全域部署的远洋海军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骤然升级的台海局势使得海军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一种堪用的现代化两栖突击力量。一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里获得一型堪用的两栖突击力量,是人民海军海军陆战队最迫切的事情。

冷战结束后,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更加迫切的两栖突击作战需求了。而小小的63式水陆坦克在那个年代的假想敌也逐步从其服役时候的M4A3“谢尔曼”变成了M60A3 TTS这类二代主战坦克。

更糟糕的是,由于63式水陆坦克并不具备在水上行驶射击的能力,因此在最至关重要的两栖抢滩登陆环节,人民海军不得不在两栖登陆舰上将大量的陆军炮兵展开,以增强对地火力支援能力。

图:和63 A同时开始改装的是一款将刚刚服役不久的ZBD86步兵战车进行海上作战适应性改造的方案。在这种方案中,ZBD86装上了更高的防浪板,尾部装备了硕大的螺旋桨发动机,这种改造使得ZBD86的水上航行速度从原来的3-4公里每小时提升到了7公里每小时,起码可以跟上早期抢滩登陆的63式水陆坦克了。改进后的ZBD86被称为ZBD86B步兵战车,部分车辆甚至服役至今。

面对这个问题,人民海军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就是对现有的63式水陆两栖坦克及其变形车进行大量的现代化改进,并对部分具备两栖能力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远洋改进,以期能够适应抢滩登陆的高海况条件下的“最后一公里”的两栖投送能力。

第二种方案就是立刻研制新型两栖装甲车族,以适应21世纪海军的远洋作战需求为主。

而在当年台海随时都有擦枪走火的情况下,速度更快,更容易推广的第一种方案自然被提到了日程上。

图:经过魔改后的63A水陆坦克最终承担起了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中,两栖坦克的大梁,经过吸收西方先进的火控火力技术,63A起码具备了和台湾的先进二代坦克放手一搏的能力。在新型的05车族入役形成战斗力之前,63A一直是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两栖作战中最硬的拳头,活跃在第一线。

幸运的是,经过了和西方的蜜月期的技术积累和消化,中国的军工部门在改装这种两栖装甲车辆的道路上已经游刃有余。

在中国军工部门的改装下63式水陆坦克卸下了老旧的85毫米坦克炮和圆脑袋铸造型炮塔,装上了焊接结构的大脑袋炮塔,技术源自英国的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和94式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同时还配备了引进自俄罗斯的9M117炮射反坦克导弹等。

这些措施使得改进后的63A水陆坦克不仅具备了海上行进间射击的能力,而且两栖作战的航速与防御能力得到了一定得增加,甚至具备了和对岸的M60坦克放手一搏的能力!

无独有偶,和63式水陆坦克一样,人民海军为了配合63式水陆坦克的两栖登陆作战,不仅将大量的直瞄火炮和部分自行火炮搬上了刚刚服役的072坦克登陆舰,甚至将一部分护卫舰的对海作战武器全部拆除,并装上250多座火箭炮发射器,以期能够实现对沿海地区绝对的火力压制!

在那个台海局势骤然紧张的年代,人民海军用自己灵活的应变能力,在维护祖国海疆和领土完整性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前进着。

04

志在深蓝,远海防卫的05车族

为了应对21世纪可能的威胁,人民海军在积极推进第一种方法以期短时间内提升解放军两栖突击能力的同时,也丝毫没有忘记第二种方案的推动。

毕竟,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人民海军的两栖投送能力,必须对当时现有的两栖投送手段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

图:由于和05车组使用同样技术的美军EFV远征战车的下马,导致解放军的05车族目前是世界上航速最快的两栖装甲车辆,在2015年的“坦克两项”比赛中,海军陆战队的ZBD05以28公里的水上高航速,将俄军的BTR系列装甲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毫无悬念的夺得了该项目的第一名。

新一代两栖战车不再是单一的坦克或者装甲车,而是两栖战车车族,技术指标上有些类似美军下马的EFV远征战车,要求战车可以在水面上“滑行”来达到惊人的高速,同时可以在海上进行高精度射击,并且平台化,可以变成两栖步兵战车也可以作为两栖突击炮。

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两栖战车族05式两栖装甲车族,包括两栖突击炮、两栖战车(步战车)、两栖装甲指挥车和两栖装甲抢救车等,系列化通用化,成为一股强大的两栖装甲力量。

2009年,05式两栖战车车族亮相于阅兵场,车族化的两栖战车使得新时代的海军陆战队能够在完成两栖抢滩登陆后,直接向敌方纵深进行穿插,并就地在滩头建立前沿火力支援阵地。

在新一代两栖战车车族化的同时,解放军海军也通过052型驱逐舰这一型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驱逐舰推动着自己的变革。

由于明天的战争中高新科技的大量应用,因此解放军海军面对的威胁和1949年与1991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通过对052型驱逐舰的不断优化,结合新近服役的国产航空母舰,以及自2008年不断积累的常态化远洋作战的航行经验,解放军海军已经向一支远洋海军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图:2021年4月24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23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从72年前的长江里缓慢移动的老水牛,到今天31舰的机库里一排排漂亮的05车族,既是解放军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也是对于海军未来走向深蓝的期望!

随着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的批量服役,人民海军完成了两栖登陆作战中最关键的一步,自此,新型的两栖攻击舰将配合脱胎换骨的两栖战车车族,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着。

本文作者@西野军事小组

来源:西北野战军微信公众号

陆上猛虎,水中蛟龙,国产63A型水陆两栖坦克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保利集团展出了多款退役装备,其中就包括63A型水陆两栖坦克。提起这款坦克,军事爱好者们可谓是耳熟能详了它是在63式水陆坦克基础上研发的新型水陆两栖坦克。这是近年来世界上研制的唯—一型水陆两栖坦克,其换装了炮塔,加大了车体,加强了装甲防护,采用了新型火炮,整体性能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63A改型水陆两栖坦克

性能特点

中国在1960年早期研制的63式水陆坦克,设计主要用于在内陆的河和湖等河流穿越操作。陆地战斗仍然是它的最主要任务,而且水陆两栖能力只列为第二位。63式不能在恶劣的海况下高速、长距离浮渡巡航。其85毫米主炮无法与现代化的坦克交战,同时在浮渡期间没有火控系统使坦克不能海上开火射击。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中国在1990年后期开始发展改进型63A式水陆坦克。PLA在1990年后期开始发展“63海改”,并在“63海改”的基础上发展出63A式。

同最初的63式比较,63A式水陆坦克战斗全重有所增加,乘员仍为4人。在改进设计中,着重考虑海上作战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在战斗部总体设计和底盘改进中,加大了发动机水上功率,提高了喷水推进器工作效率,增加了前后浮箱,提高了浮力储备,使其在海上抗风浪能力大为提高,整车航行姿态好,能在5级风4级海浪条件下正常航行。由于发动机水上功率有所提高,并优化设计了车体外形,使其最大航速达每小时14公里以上。

63式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

63A型水陆坦克战斗全重22吨,乘员4人。车长9.2米,车宽3.3米,车高3.15米,车底距地高0.4米。采用全装甲焊接车体,可有效保护乘员与设备的安全。整车从前到后分为驾驶舱、战斗室和动力舱三大部分。驾驶舱安装有驾驶员座椅、驾驶仪表和各种操纵装置。战斗室安装有炮塔、火炮、火控系统、通信设备等,车长、炮长和二炮手在此完成战场观察、战斗、通信联系等任务。动力舱安装有动力、传动等装置。63A型水陆坦克具有较高的机动作战能力,可由铁路、公路、舰船等运输工具载运。陆上最大速度不低于55千米/时,最大行程超过400千米。最大可爬36°纵坡、30°的侧倾坡,可越过2.9米的壕沟,过0.8米的垂直墙。水上最大速度超过14千米/时,最大航程不小于90千米,能够在四级海况下正常航行。

63A型水陆坦克配备的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采用身管全膛镀铬,火炮线膛式身管,可配备穿甲弹、破甲弹和杀伤爆破弹等弹种,弹药基数为38发。在2000米距离上可击穿460~500毫米厚度的均制钢装甲,能击毁敌军的主战坦克和1~1.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能有效压制、消灭4000米以内暴露和隐蔽的敌岸防残存火力点和有生力量。新型光电式火控系统使车辆具备静对动射击和夜间精确射击能力。63A型水陆坦克配备驾驶员海上辅助观察仪,可有效扩大驾驶员海上驾驶视野,减小死角。

浮渡中的63A式水陆坦克

综上所述,63A式水陆两栖坦克是在63式水陆坦克底盘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其火力、水上性能、综合作战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等比63式水陆坦克有了很大的提高,其综合作战性能基本上达到了世界同类武器装备的先进水平。

63A式水陆两栖坦克装备部队之后,已经成为我军两栖装甲师和海军陆战队的主要突击力量。随着05型战车服役,63A式坦克的早期型号已经开始退役,但大部分仍在部队的战斗序列中。所以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可以看到63A式坦克的身影。

外贸前景广阔

中国总共生产了1500多辆63式水陆两栖坦克,除中国军队装备外,还出口到越南、缅甸、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国,总计约600余辆。这些国家装备的63式两栖坦克,很多仍然还在服役当中,还具有非常大的改装潜力,因此,中国未来还可以协助这些国家,对这部分63式水陆坦克进行升级。

63式水陆坦克具有广阔的外贸前景

实际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此前曾经专门推出过63A的外贸型——03P型水陆坦克,该型坦克基本配置与63A相同,但也有相当程度的升级,比如03P型水陆坦克在国内首次采用交流全电炮控系统,与传统的液压炮控系统相比,具有稳定精度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此外,其水上推进装置采用新式轴流喷水推进器,使坦克具有强大的推力和良好的动态尾倾角。水上转向装置采用新型电液控尾舵式水上转向装置,通过方向盘进行电控液压操纵,可方便地实现车辆在水上的转向和倒航,具有水上转向半径小,操作轻便、灵活的特点。作为中国新研制的两栖突击坦克,03P在继承成熟的水陆坦克技术的同时有所创新。全电炮控系统、新型电液控尾舵式水上转向装置等技术,在国内两栖坦克中为首次运用,从而使03P型水陆坦克在世界两栖坦克的行列中保持了较为先进的性能。

可见,这款服役几十年的老装备,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改进型号除了继续服务中国军队之外,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也仍然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

来源:兵工科技 兵工世界微信公众号

解放军现役主战装备大盘点

63A式水陆坦克

63A式水陆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90年代在63式水陆坦克基础上发展研制新型水陆坦克。

该型坦克换装了大功率发动机和105毫米线膛炮,战斗全重有所增加,乘员仍为4人。水上最大航速达每小时14千米以上,能抗5级风4级浪。

来源:中国新闻网可靠的网络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




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_真实配资股票平台_线上配资股票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