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96年)炒股配资最安全平台,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小国,今日在山东省滕州市境内;微山县东北部,滕州西部,邹城南部,山亭区西部。国君为姬姓,侯爵。
滕国立国750年,共34位国君
1、
滕错叔
—
姬绣
2、
姬嗀
(hù)
3—10、无记载
11、
展开剩余85%滕仲
—
姬可
12、
滕侯
—
姬苏
13、无记载
14、
滕侯
—
姬慈
15、
滕侯
—
姬安
16、无记载17、
滕宣公
18、
滕孝公
19、
滕昭公
20、
滕文公
21、
滕成公
22、
滕悼公
23、
滕顷公
24、
滕隐公
25、
滕考公
26—28、无记载
29、
滕定公
30、
滕后文公
31、
滕侯
—
姬虎
32、
滕侯
—
姬耆
33、
滕侯
—
姬昊
34、
滕侯
—
姬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之后分封自己的十四弟姬绣于滕,是为滕叔绣。
公元前286年,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的宋国,由宋康王带领,大杀四方。东败齐、西败魏、南败楚。更有一个源于西周的姬姓小国,就葬送在宋康王之手。这个国家叫做“滕国”。
滕国,位于现今山东枣庄境内。开国国君是周武王的14弟错叔绣,身为文王之子的他,被分封在滕地,并赐以侯爵的身份。虽然身份高贵,但滕国并不强大。滕国与鲁国交好,依附在宋、晋等较为有实力的国家。由于身份尊贵,尽管是小国,依旧会被邀请参与会盟、联合战争等。
在大国之间运筹帷幄、夹缝求生的滕国,其实早在被宋康王消灭之前,就已经“死”过一次了。那是一场发生在战国初期的战争,由强盛的越王朱勾发起。
朱勾是越王勾践的曾孙,是战国初期的“四大天王”之一。
越国自越王勾践成功灭吴之后,就一心向北发展,迁都琅琊,并力图攻入中原。战国初期的越国,可以与齐、晋、楚等国并列。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滕国无法招架的对手。
公元前413年,朱勾在位已经30余年,但他仍想继续向北进发。于是,他接连攻下了出兵并吞了滕、郯两小国。滕国就在朱勾的野心下阵亡。但是,滕国好歹也是姬姓国,尽管被灭国,但当时灭国继绝的传统,还是让滕国在不久之后复国。由于曾经被越国所灭,关于滕国君主的世系相当混乱。文献中关于滕国的记载,也不是那么详细。
滕国虽为小国,但滕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足以统领大国的君主。公元前599年,滕文公继位。经过滕文公的治理,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滕国对外更是声名远扬。
而这一切,都与同时代的大儒孟子有关。滕文公还未继位,仍是世子之时,就非常注重经世治国之道。而他请教的对象,就是亚圣孟子。成为国君后,滕文公礼贤纳士,施行仁政,使得滕国声名大噪,诸国都称滕文公为贤君,而滕国则称为善国。
但尽管如此,滕国本身地小、物资缺乏,终究无法跻身大国之列。文献中关于滕国后来的发展也没有记述,唯一可知的是,滕国在越王朱勾灭国后,曾经复国。而公元前286年,彻底被宋康王消灭。宋国虽然占有了滕地,但却很快就被齐国攻灭。因此,滕国曾经留下的一切,都成为了齐地的一部分。
滕国灭亡后,其贵族后裔纷纷外逃,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为姓,改姓为滕氏,从此四处迁移,散居各方。在滕氏家族中,有的人后来为了避免仇人加害,改为复姓滕叔氏,也有的改为滕氏。滕叔氏后来仍旧省文简化为单姓滕氏。子孙纷纷离开得姓的原居地炒股配资最安全平台,而散居于山东、河南等地。
发布于:天津市